如何对待外来入侵物种,从互花米草说起 | 周道生态文明(266讲)
最近我开展了红树林实地考察调研,对于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及其与红树林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很多地方对于外来入侵物种通常采用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动辄开展全民扑杀运动,恨不得将外来入侵物种彻底赶尽杀绝。对此我有不同看法,具体说下,有以下几点:
图源:绿会志愿者
(拓展阅读:红树林保护,应强调“恢复”而非“修复”| 周道生态文明(265讲))
1)互花米草好不好?互花米草真的不错,我有照片为证,在海岸上、荒地上,在没有红树林的堤岸,只要有一处荒地,互花米草就成片生长:防尘固沙,防止水土流失,效果显著,不需要太多的人工,它自顾自地生长。
物种的迁徙是自然现象,我们应该以自然而有效的方式来应对。物种的迁徙,无论是因自然因素如鸟儿传播植物种子,还是人为因素如人类的远洋运输,我们都应当客观地正视它,决不能妖魔化、极端化,决不能以工业的手段去组织大规模的人为破坏活动。我们要研究的是复原力(resilience)、生态恢复(restoration)和生态系统(ecosystem),自然应该用生态文明的思想、逻辑和概念,去对待外来入侵物种。
即使是认定了的外来入侵物种,如互花米草,也不应该斩尽杀绝。互花米草自有其生态位,有其生长空间和作用,我们应给自然一些空间,让自然去调整。很多物种在本地的生存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。
2)互花米草和红树林相生相伴。有人说,红树林和互花米草是完全相同的生态位。倘若任由互花米草肆意生长,便会威胁到红树林的生存,目前并没有互花米草入侵后致使红树林死亡的科学数据和相关证据;事实上,我前段时间现场调研期间,发现互花米草与红树林和谐共生。什么叫和谐共生?远处大片的红树林间由于水较浅,生长着一小簇互花米草,各自生长,互不干扰。据我观察,在成片的红树林生长区域,林间总能看到这里那里有一块空地,没长红树。就好比中国画,巧在布局,不能整张纸都画满,总要留白,疏密得当。这便是从自然学来的智慧。天地自然间,一呼一吸,能量交换,疏密相间,红绿相衬,我们早已习以为常。自然地,红树林间偶尔出现那么几块稀疏的空地,空地上生出互花米草,实属正常,不必大惊小怪。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相伴相依,这在自然界中是很普遍的现象。
众所周知,互花米草是一种极度依赖于阳光的植物,它不可能生长于红树林里,去跟红树争营养争水分争阳光,反而是体型较大的红树林容易遮挡娇小的互花米草的阳光。红树林遮挡阳光之处,互花米草便无从生长。
3)有专家认为,在红树林保护区,其工作目标便是保护红树林,其他无关物种全部剔除。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,与生态文明思想相悖,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在红树林保护区,红树林作为指标物种当然要重点予以关注和保护,但并不是说就不让其他物种生存。事实上,我们要保护的是自然,正确做法是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。红树林中的空地上自然生长了些互花米草,并无大碍。整体上看,它们是一个生态系统。
总体来说,对于外来入侵物种,如果它不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,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,我们都应该“让自然、给自然、以自然”,亦即“你别管它”,让它自然地淘汰、进化和演化,自然地生存发展就好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荒野”(wilderness)。这个问题十分重要。对于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,我们建议都采取这样的态度。而在保护区,最要紧的是“恢复”(restoration)而非人为地大动干戈地修复;人类不是上帝,不能主宰自然。让谁生存,不让谁生存,只能交给自然本身。
(本文根据专家本人口述整理。文字未经讲话人核实,仅供参考。欢迎留言、点评、批评、讨论。)
整理/Samantha 审核/Linda 编/angel
相关阅读:
1. 应以生态文明为指导,强调复原力、生态恢复、系统性|周晋峰建言《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》
https://m.thepaper.cn/baijiahao_16986210
2. 周晋峰,王静.鳄雀鳝的“入侵”与生态恢复四原则.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,第1卷第10期,2022年9月,ISSN2749-9065
3. 周晋峰,夏明美.生态恢复的四原则.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,第8卷第2期,2022年6月.ISSN2749-9065
4. 马勇,秦秀芳. 《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系列标准》应践行“生态恢复”理念.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,第1卷第5期,2022年4月,ISSN2749-9065
5. 田裕钊.尊重自然,顺应自然,保护自然——自然界的启示.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.第1卷第12期.2022年11月.ISSN2749-9065
长按识别
支持募捐-
全民共护野生动物!